作者:萧萧依凡(富书签约作者),来源:富书(ID:zhongchoudushu),转载请加fushunamei
富书主播:小麦子
主播荔枝号:你好小麦子(FM1357871)
父母养大了孩子,孩子却渐渐变成了走丢的亲人。
01
前几天,一则新闻看怒看哭了很多人。
张家老父亲今年77岁,在大连甘井子区吉祥街一居民楼独居。
老人曾患脑梗,常年坐轮椅,生活不能自理。
张家姐弟三人事业有成,平时工作很忙,无法照顾老人。2017年7月,经中介介绍,一位岳姓男护工来到张家。
为了能随时了解老人的情况,张家姐弟在老人屋子里装了监控设备。
最初,张家姐弟觉得护工很能干,把父亲照顾得很好,渐渐就放心了,之后便不经常看监控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h06330iiydi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直到今年清明节,张家人发现了异常。4月10日中午,张家二姐通过监控,看到让她震惊的一幕,“
他(岳姓护工)正在喂老人吃饭,态度非常不好,还出手打了老人一耳光。”
被发现之后,护工下跪求原谅。儿子张先生心一软,选择不报警:“当天我们就辞退了他,让他回去反省一下,再向老人道歉。”
可是,第二天岳某电话关机失联了。
意识到不对劲,张家人重新翻看了当天的监控视频。让人不敢相信的是,在短短3个半小时内,老人遭男护工疯狂掌掴57次。
其实,之前就有迹象表明老人遭护工虐待,只是被张家姐弟忽略了。
可是,让人不理解的是,护工在张家待了8个月,老人身体不能动,但能说话,却从来没有跟子女讲过被打的事。
当被问及“挨打了为啥不说”,老人回答,不说是害怕儿女跟护工打架,还怕自己说完之后挨打得更厉害。
岳姓护工的行为固然可恨。
但是,有儿有女,老人却委曲求全,受了欺负全烂肚子里,这无疑更让人心疼。
每个父母都曾告诉孩子,被人欺负,要跟家人讲。
可是,父母老了,被人欺负了,却不敢告诉孩子,实在让人感到心酸!
是什么让老人在子女面前,没了依赖感和安全感?是什么造成亲人间这么大的隔阂?
是儿女推脱说忙的那一秒又一秒!
是儿女走马观花地探望老人的那一次又一次!
父母养大了孩子,孩子却渐渐变成了走丢的亲人。
02
前一段时间,朋友雅静回家了一趟。这次回家,她有了新发现。
她刚放下行李,一只毛绒绒的小狗就跑过来,摇头晃脑地跟她示好。
她尚来不及作出反应,她妈就抱走了小狗,并柔声细语地跟小狗解释:“弟弟,姐姐刚从外面回来,身上有细菌,咱们先不跟她玩儿。”
雅静竟不知,她什么时候多了个“狗弟弟”?老妈居然还担心自己把细菌传染给狗?
回家的第三天早上,她醒来已经10点多。下了楼,她问:“还有饭吃吗?”
她妈背朝她,随口应了一句:“粥在锅里。”再没多余的话。
很快,她就明白了状况,原来小狗病了,父母正在齐心协力给它喂药。一边喂药,她妈还一边哄着:“弟弟乖,吃了药就好了……”
这场景让雅静觉得不可思议。记得初中时,她想养一只狗,父母万般反对。可是现在,他们居然自愿养起了狗。
从前他们反对的理由,诸如脏、有细菌、掉毛,现在好像都不存在了。
虽然雅静用的是调侃的语气,但是她眼里有掩饰不住的心酸。果然,她开始自责。
自从工作之后,如无特殊情况,她一年只回家一次。每次父母打电话给她,她永远都是在忙,语气永远都是不耐烦的。
之前,她妈动不动就发养生知识给她,她很少回复。她妈从不灰心,在朋友圈继续分享,还特意提醒她看。
于是,她索性把她妈的朋友圈设为“不看”。
所以,这次回家之前,她完全不知道,父母居然“背着她”养了“狗儿子”。
怀着愧疚,她点开母亲的朋友圈,翻到这样一条信息:“女儿不在身边,总是想她。于是,一大把年纪了,我们又养了个‘儿子’。”
配图是小狗的照片,这应该是把小狗带回家的第一天。
原来,小狗不是父母的宠物,而是想她时的情感寄托。
之前,她总嫌父母烦,觉得他们越来越絮叨。
她觉得,父母应该好好享受退休生活,不该这么粘远在千里之外的她。
现在她才意识到,父母给她打电话发信息时,是抱着怎样的心情,最后又是怎样的失落。
03
《孝经》上有这么一句话:“不爱其亲,而爱他人者,谓之悖德;不敬其亲,而敬他人者,谓之悖理。”
意思是,我们若不爱不敬父母,而对别人又敬又爱,这种行为是不符合道德伦理的。
事实上,很多子女就是如此“悖德悖礼”,把耐心和笑脸给了别的人和事,留给父母的总是淡漠的一面。
我们总觉得,无论如何,他们都会理解我们,并原谅我们。没错,他们会原谅我们的不爱不敬,可是他们一直在渴望被关怀。
李姐住的老小区里,有很多孤寡老人。一次,小区来了个小型展销会,卖的是日常用品和保健品。
东西是正规商品,只是比商场贵很多。可是,推销人员只需三言两语,就让很多老人掏了腰包。
连着好几天,李姐的邻居王老先生都去买一大堆东西。
李姐忍不住了,再遇见王老先生时,就开口劝阻:“王叔,别再去那里买东西了。您要是有需要,我帮你去商场买,商场比他们卖得便宜。”
王老先生叹了口气:
我怎么会不知道呢。可是,我愿意多花点钱,听那些销售人员跟我唠嗑,对我嘘寒问暖,还帮我送货上楼。我觉得心里暖和,跟自家孩子似的。
李姐无言以对。王老先生独居了十几年,两个孩子和他在同一个城市。可是,李姐已经有半年多没见他的孩子们回来。
有人问起,王老先生总是帮孩子们开脱,说他们很孝顺,经常打钱给自己,只要回家总是大包小包。
但是,他们实在太忙太辛苦了,是单位的脊梁家里的顶梁柱。
表面看来,很多子女十分孝顺。而事实上,他们总是自以为是,用“周全”取代了真正的关心。
给钱,买保健品,雇保姆,给父母他们不想要的一切,却唯独不给他们陪伴和更细致的关怀。
为人子女,我们想的永远是,等不忙了再打电话再看他们。可是,他们一等就是又一天又一年。
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话,他们想想就不说了,因为没用,子女不会放在心上。
04
有一个故事,很多人都不陌生。
儿子带父亲到公园散步,但是他的心并没有在父亲身上,而是坐在长椅上看报纸。父亲特别想和儿子交流,看到一只小鸟时,就问儿子:“那是什么?”
儿子看了一眼对父亲说,是一只小鸟,说完又继续看报纸。过了一会又看到一只小鸟,父亲又问儿子,那是什么?
儿子一看,还是小鸟,就有点不耐烦,大声说那是一只小鸟,已经说过一遍了,为什么还问!
结果,过了一会儿,父亲又看到一只小鸟,再次问儿子,那是什么?
这时,儿子彻底不耐烦了,把报纸一摔说,那是一只小鸟,都说两遍了,为什么还问,真烦。父亲默然无语。
回到家,父亲拿出一个发黄的日记本,翻开一页递给儿子,上面记录着儿子成长的日常。
曾经的某天,父亲带儿子去公园。儿子天真活泼又有很多问题。他看到一只小鸟就问,那是什么?父亲很高兴,耐心地告诉他,那是一只小鸟。
整个下午,每看见一次小鸟,儿子就问一句:“那是什么?”
结果,儿子整整问了二十三遍!而父亲每次都很耐心很高兴地告诉他,那是一只小鸟,没有丝毫的不耐烦。而现在,父亲只是问了三遍,儿子就勃然大怒。
北大女博士王帆在《超级演说家》中,以《做一个怎样的子女:你陪我长大,我陪你变老》为主题,做过一次感人的演讲。
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:“赡养父母绝对不是把钱给父母让他们独自去面对生活,而应该是我们参于他们的生活,我们陪伴他们,享受生活。”
其实,父母要的并不多,只是孩子们的耐心陪伴。但大多数的陪伴中,子女明明在身边,却让父母感觉远在天边。
真正的陪伴,绝不是敷衍了事,绝不是漫不经心的几句套话,而是走进父母内心,像曾经他们对待孩子时的我们那般,体贴她们。
否则,你永远不会知道,那些年轻人眼里的小事,怎样为难过父母,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,选择了绝口不提。
平心而论,在这个社会,年轻人真的很不容易,焦虑的事情太多,要学的东西太多。
可是,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奋斗,去赚更多的钱,看更大的世界。
最后却连关心陪伴父母的时间都没有,展不平父母心头的委屈,算什么成功人士?还不如回家种地卖红薯。
作者简介:萧萧依凡,富书签约作者,管理学硕士毕业,著有畅销书《仅有一次的人生,就要酣畅淋漓地活》,长篇都市爱情小说《余生,请对我好一点》火热上市,简书@萧萧依凡,微博@萧萧依凡2016。本文首发富书(ID:zhongchoudushu),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
原创不易,随心打赏
商务合作微信:fushusz(备注品牌),微博@富书创始人